虽然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意在起到连接两张表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其主体结构框架的巨大差别导致了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的赢利状况形成较为清楚的了解。
3.将主观未实现利润与客观已实现利润混同
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三大期间费用、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符合历史性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客观数据。
然而,资产减值损失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反映企业因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失或者收益,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人为判断。这是一项预估数,存在着调节利润的空间,而不是已经发生了并且能够客观确认计量的数据,某种程度上属于主观收益,与客观收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4.未能提供未来赢利的信息
利润表只是对企业当下利润的汇报,没有涉及企业未来的赢利情况,因而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投资等决策需求。会计要素确认以实现为原则、计量方法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核算,将有关企业未来赢利能力的信息排除在外。企业发展动力、可持续经营能力更多来自未来赢利能力,利润表如果能提供预测信息,就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