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
火炮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后来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
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本来是葡萄牙人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
反观西方,大炮的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明军也有马拉炮车,可是车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就像太平天国自天京运来的五门火炮,一路上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的话,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就不是五门,而是十门,甚至是更多。
其三,要有相当数量的火枪部队。
即便是火绳枪相比弓箭也有很大优势,更不要说每分钟四五发的燧发枪。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的火枪三段击,可谓名噪一时。
遗憾的是,明朝军队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枪部队。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铳也没个统一的制式,给后勤造成极大负担;有的铳,甚至需要两个人架在竹架上操作,极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
所谓火控能力,具体就是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没有这个,火器的命中率就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