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罗家塘私塾学习不久,九伢子便以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优良的成绩为先生和同窗们称道。
在旧中国的私塾里,先生们灌输的学习内容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一般来说,作为学生发蒙的第一步,照例是先学《三字经》、《百家姓》,然后,接着学《论语》、《孟子》和《诗经》等。这些时代远久、内容艰涩的“古董”课程,对于八九岁的蒙童来说,是很难被理解和接受的。而且,私塾先生的教学方法也十分简单,一律是读、抄、背、默。读,就是由先生带着朗读;抄,就是将读过的课文,照葫芦画瓢地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下来;然后便是背诵、默写。
一般来说,这种艰涩的文字和极其死板的教授方法,往往因为其乏味而引起学童们厌倦,把坐板凳视作苦差使。但是,对于这种苦差使,九伢子竟是那样地忘情和乐在其中。他生性好静、好读书,就像海纳百川一样,恨不得把无数如涓涓细流的知识吸纳到自己脑海里。他不仅专心诵读、努力记忆,而且还尽力照着理解的内容去做。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颇具思想性的警句、格言,他熟记于心,并时时用它们来砥砺意志、发愤学习。因此,每天先生规定的功课,到散学时,他总是第一个完成。考试时,他也常常得第一。
在罗家塘私塾学习的生活中,九伢子发扬了柘木冲谦谨恭让的习性,与小伙伴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由于罗家塘距炭子冲有一段距离,所以,九伢子每天都带午饭在私塾里和同学们一道吃。有时,父母亲疼爱满崽,在他的饭里放上几块腊肉、熏鱼,好让他吃得饱一点,增加一些营养。在私塾中与小伙伴们共进午餐时,九伢子总要把自己碗里的好菜分给伙伴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