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本文借游赏而说理,前面写褒禅山得名的由来,以及跟几位友人一起游褒禅山前后二洞的经历;后面转而说理,指出必须有毅力、能力、客观条件支持,才能做到深入探索。由游山延伸到治学,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